扭矩仪校验方法
扭矩仪作为一种用于测量旋转物体扭矩的精密仪器,在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以及实验研究的可靠性。因此,对扭矩仪进行定期、规范的校验是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测量精度的关键环节。以下将详细介绍扭矩仪的校验方法。
校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扭矩仪校验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能为后续校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要检查校验环境。扭矩仪的校验对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5)℃,相对湿度保持在 45% - 75% 之间,同时要确保校验场所无强烈振动、无腐蚀性气体以及强电磁场干扰,这样可以避免环境因素对校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准备好校验用标准设备。标准设备的精度必须高于被校验扭矩仪的精度,通常要求标准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不大于被校验扭矩仪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 1/3。常用的标准设备有标准扭矩扳手、标准扭矩传感器等,在使用前要对这些标准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在有效期内且性能良好。
然后,对被校验扭矩仪进行检查。查看扭矩仪的外观是否有损坏,连接线路是否完好,各按键、旋钮是否能正常工作。对于有显示屏的扭矩仪,要检查显示屏是否清晰、无缺划。同时,按照扭矩仪的使用说明书,对其进行预热,预热时间根据不同型号的扭矩仪而定,一般为 15 - 30 分钟,使扭矩仪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
具体校验方法
扭矩仪的校验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校验和动态校验两种,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校验方式。
静态校验
静态校验是在扭矩仪处于静止状态下进行的校验,主要用于校验扭矩仪在静态载荷下的测量精度。
将被校验扭矩仪与标准扭矩设备按照正确的方式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同心度良好,避免因连接问题产生附加扭矩,影响校验结果。然后,按照扭矩仪的测量范围,从零点开始,依次施加不同的标准扭矩值,每个扭矩点至少施加 3 次,记录每次被校验扭矩仪的示值。
在施加扭矩的过程中,要缓慢、平稳地操作,避免出现冲击载荷。同时,要注意观察扭矩仪的示值变化,确保其稳定后再进行记录。
动态校验
动态校验是在扭矩仪处于旋转状态下进行的校验,主要用于校验扭矩仪在动态载荷下的测量精度。
动态校验需要使用专门的动态扭矩校验装置,将被校验扭矩仪安装在该装置上,并使其处于旋转状态。通过调整校验装置的参数,如转速、扭矩等,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动态载荷情况。
在动态校验过程中,要实时记录被校验扭矩仪的示值和标准扭矩值,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要注意观察扭矩仪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数据处理与校验结果判定
数据处理
对校验过程中记录的示值进行处理,计算每个扭矩点的示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
示值误差的计算公式为:示值误差 = 被校验扭矩仪示值 - 标准扭矩值。
重复性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扭矩值多次测量时,其示值的最大差值与量程的比值。
校验结果判定
根据扭矩仪的精度等级和相关标准要求,对校验结果进行判定。
如果所有扭矩点的示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则判定该扭矩仪校验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需要对其进行维修或调试后重新进行校验。
校验周期与注意事项
校验周期
扭矩仪的校验周期应根据其使用频率、工作环境和精度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为 6 - 12 个月。对于使用频繁或工作环境恶劣的扭矩仪,应适当缩短校验周期。
注意事项
在进行扭矩仪校验时,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校验过程中要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标准设备信息、被校验扭矩仪信息、校验数据和校验结果等,以便追溯。
此外,校验合格的扭矩仪要贴上合格标签,并注明校验日期和下次校验日期。对于校验不合格的扭矩仪,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报废处理,避免在生产和实验中使用,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