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认证
独立仪器校准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2-04-12
计量校准前、中、后需要注意什么呢?

校准前

1、确定需要校准的设备。并非实验室里的所有设备都需要校准。应根据设备在测量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估设备对结果和计量校准有效性的影响,合理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校准。需要校准的设备应包括在校准方案中。

计量校准前、中、后需要注意什么呢?

2、校准方案的制定在具体的合格评定实施过程中,CNAS-CL01-g  00133602018[0x9a  8 b]6 、 4 、 7规定“实验室应当建立待校准设备的校准方案,该方案应当包括设备的校准参数、范围、不确定度和校准周期”。因此,在制定校准方案时,应明确相关内容。

(1)校准参数对于单参数设备,校准参数应根据设备的功能确定;对于多参数设备,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相应的技术标准确定需要校准的参数,以确保所使用的参数得到校准。

(2)校准范围实验室根据认可能力附表中相应项目的测量范围确定设备校准的范围。原则是设备的校准范围要覆盖外业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计量校准。

(3)测量不确定度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应满足技术标准(如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或国家标准)和国家校准等级图表的要求,并与所开展的工作相适应。不应出现实验室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劣于被测设备的情况。

(4)校准周期设备的校准周期应根据相应技术方法(如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使用频率缩短或延长校准周期。需要延长校准周期时,可根据JJF1139-2005《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确定校准周期,并保存相应的检定资料。

3、校准机构的符合性评价。设备管理人员应对每台需要校准的设备填写【0x9A8B】,以确保所选择的校准机构能够按照校准方案的要求完成设备的校准。同时,由于校准机构为实验室提供校准服务,属于外部供应商,设备管理人员也要为校准机构填写《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并对其提供的服务进行监控。

校准中

1、确定校准日期的标准包括7、8、2、1“每份报告的最低信息”中的收货日期、实施实验室活动的日期和发布报告的日期。校准机构完成设备校准后,设备按规定条件存放,其校准状态相对固定,一般不发生变化。因此,可以理解为,自实施实验室活动之日起,设备获得了新的校准状态。在确定校准日期时,应以校准证书中的“实验室活动日期”为准。

2、设备的运输和储存。为了将设备安全地运送到校准机构,实验室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在运送过程中因处置不当而损坏设备的技术性能。对于需要在特殊环境下储存的设备,储存条件也应告知校准机构,最好在合同中注明。

校准后

1、校准后的功能验证。CNAS-CL01-g  001:2018[0x  9 a8b]第6、4、4条规定“实验室还应对因校准或维修等原因退回实验室的设备进行验证。”因此,设备被校准机构送回实验室后,设备管理人员首先要验证其功能和状态是否正常,得出正常结论后,才能继续使用设备。

2、结果确认。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校准方案的要求,检查校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BACL提醒,符合要求的设备可以继续使用。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分析原因,启动设备故障后的跟踪程序和不符合项的控制程序,检查之前发布的结果。同时隔离设备防止误用,并对设备进行维修。应保存所有记录。

3、设备的使用。确认设备功能正常,技术性能持续保持后,设备可继续使用。设备管理人员应将校准证书和确认记录归档,并为设备更换有效的校准标志,校准工作基本完成。

TOP